朱祁镇为何被称为大明战神?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讽刺的说法,千万不要以为真的是说朱祁镇有着很强的能力。至于为何如此讽刺一代帝王,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朱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很多人也将其在位时期,视作明朝走衰的转折点。他的父亲,是明朝著名的明宣宗朱瞻基,作为朱瞻基长子,他幼年上位,也曾励精图治。
朱祁镇在位期间经历了土木堡之变,这在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事情,皇帝亲征却被敌军俘虏,明军死伤过半,整个过程十分惨烈。
朱祁镇最后有幸活着回到了国土,然后发动夺门之变重新成为皇帝。
所以“大明战神”的称号,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要知道,一代帝王至尊的朱祁镇被称为“大明战神”,是对他无疑的一种大大的讽刺。
朱祁镇继位后,王振掌司礼监,英宗对王振很信任,称先生,而不直呼其名,王振开始擅权,结党营私,成为明朝第一位专权的太监,此时北方草原蒙古的瓦剌部崛起。1449年七月一日,大同参将吴浩与也先的部队在猫儿庄(大同北二十里)交战,全军覆没,消息传至京城,王振不以为意,十五日,英宗下诏御驾亲征,命同父异母的弟弟成王朱祁钰留守京城。
1449年七月十六日,朱祁镇率大军从京城仓促出发,号称五十万,王振与文武大臣几乎倾巢出动,通过居庸关,七月23日到达宣府(今张家口宣化区),八月初一到达大同。王振这时才得到消息,在七月十六日的战役中,总督大同兵马西宁侯宋瑛和总兵朱冕双双战死,全军覆没,当晚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军士因亲眼目睹前线战场上遍野枕藉的同伴尸体而致营中彻夜惊乱,王振这才感到害怕,由于出征仓促,军队只准备了一个月的口粮,以这样部队北上,跟强烈的瓦剌骑兵作战,过于冒险,英宗终于意识到亲征不是阅兵,这让他寝食不安。
于是王振决定退兵,数十万大军出来转一大圈后,便掉头回京师,内阁学士曹鼐建议取道紫荆关退回京师,这样可确保安全,但此地离王振老家蔚县不远,于是王振请求英宗仍向居庸关方向回京,顺道可以巡幸他的老家蔚州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王振从小离家,需要这样一次衣锦还乡的机会,然而当军队即将到达蔚州时,王振忽然想到几十万军队经过家乡,难免要践踏正在成熟的庄稼,便又让军队改变方向取道宣府返京,行军路线的突然改变引起军中极大恐慌。
1449年八月四日,大军返京取道宣府,行至土木堡,此时天色尚早,但王振传令部队选择高地扎营,等待后面尚未到达的千辆辎重车,兵部尚书邝埜力请以重兵断后,让皇帝先行入关以防不测,却遭到王振拒绝。按兵法,四周高地,中间(土木村)平地,乃兵家大忌。
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中秋节,瓦剌军追踪而至,铁壁合围,切断明军上游15里处溪流,25万人断水,恐慌至极,掘井二丈又不见水,更是乱作一团,瓦剌军越来越多,明军防线危如累卵,形式危急万分,也先突然派人来议和,并作出撤军姿态,英宗大喜,王振趁机下令移营就水。
蒙军多骑兵,不善攻营,若明军死守,或有一线生机。也先终于等来机会,明军移营三四里时,瓦剌军蜂蛹而至,包围明军,明军阵脚大乱,尸横遍野,英宗却出奇的冷静,被押送至也先营帐,也先得知大明皇帝被俘虏,欣喜若狂,复兴蒙元的烈火又在他心里熊熊燃烧起来。
大军溃败,皇帝深陷危境,英宗护卫将军樊忠万分愤怒,抡起铁锤对准王振脑袋狠狠砸了下去,一月前还做梦光宗耀祖的王振转眼间呜呼哀哉一命归天,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这便是朱祁镇被调侃为“大明战神”的原因。
作为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的长子。
英宗朱祁镇,年仅九岁即位,年纪太小,国家又不太平,所以当时的太皇太后亲自处理朝政,并任用"三杨内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理朝政,其实这三位老前辈的能力还是有的,几人一起治国有道,明朝倒是也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然而好景不长,只过了五六年的时间,几个人相继去世,而后就是英宗开始崭露头角了。
1443英宗17岁的时候,开始正式管理朝政,本身也是想一展才华,励精图治,无奈少年热血,再加上朝廷良相青黄不接,注定了英宗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麓川之役
麓川是当时傣族建立的位于云南西部的一个强大的地方政权,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征伐,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连年征战,仍未彻底平息叛乱,最终以盟约形式结束;期间连续发动数十万人的进攻,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不仅对北面蒙古瓦剌造成了防御空虚。也导致了明朝在西南地区统治的衰落。而如此情况下王振等仍然要调动江南和四川各地的大量兵力,发动了持续9年的大规模战争,从而引发国内农民起义,政局动荡。
土木之变
此后北方鞑子放肆,颇为恼恨。而英宗刚好想学明太祖驱逐鞑虏,定鼎中原,加上王振在一旁的鼓励英宗御驾亲征,但是为了证明自己,何况大明朝国势鼎盛,一群蛮夷,有什么值得害怕的?而他的母亲是肯同意的,所以英宗就先立了只有两岁的皇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并让异母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可惜没办法,大军到半路下起了大雨,缓慢行军中又发现四处荒芜,尸横遍野。在没有粮草的补给下,英宗便起了班师回朝的想法。
返程途中在土木堡驻留的时候被瓦剌大军追上,将英宗一行人困于土木中,后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灭,英宗也因此被捕。那么鞑子就想用皇帝来换钱,但是朝廷不肯,或许因为英宗头脑发热,热血冲动,也或许因为英宗宠信宦官吧,说不肯就不肯,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英宗出征前定下的由郕王朱祁钰监国,变成了大臣们拥立朱祁钰为天子,顺便改了年号为“景泰”。
夺门之变
景泰帝不仅打败了瓦剌大军,更是救回了英宗。而景泰帝在位年间,重用大臣于谦等人,治理国政,颇为有序。然而为了让自己一脉世代为君,他不但软禁兄长,甚至于景泰三年执意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换上自己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不知道这偌大的帝国,将要由何人接掌。
此时,被软禁起来的英宗朱祁镇又被人想起,开始了英宗的第二次上任帝位。
然而,或许是被软禁得太久了吧,重新坐上皇位,朱祁镇不再是从前那个热血少年,于是励精图治,续位八年后驾崩,临终前发了一道遗诏,废除自明太祖开始的“宫妃殉葬制度”,这也算是他人生中值得被后世人称赞的一点吧。
关羽的名字,相信知道的人绝不在少数,而通过很多民间的演绎,关羽更是被神化了,成为与文圣孔子并肩的武圣,而且不管...详情>>
孙权比曹操小27岁,按照曹操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把孙权这种小儿放在眼里,但是曹操曾对孙权做出过很高的评价,起码和刘备...详情>>
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有着唐朝第一美人之称。但这样一位长相美丽的女子,对权利却有着极度痴迷的掌控欲...详情>>
说到诸葛神侯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还真的是厉害的不要不要的,被誉为是四大名捕之一,在宋朝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但...详情>>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若论冲锋陷阵之英勇,张飞首当其冲,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自从...详情>>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人来说,物质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做需要花费精神...详情>>
说到皇权这个人想必很多网友应该不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其实虽然在演义和电视剧上面的戏份不多,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书籍上...详情>>
说起扬州八怪,可能很多朋友仅仅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是很了解。这所谓的扬州八怪其实是指在我国清朝时期一批活动在我国...详情>>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详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局势的奠定基础,这一战之后,三国基本确立了下来。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津津乐道,在赤壁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