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敌在兵,而治兵在将。兵无节制则将不任,将非人则兵必败。是以两军之间,决生死成败之际,有精兵不如良将。”
这句话出自明太祖朱元璋的口中,在朱元璋眼里,所谓的良将是指那些能够在实战中带领军队获胜的将领。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对当将军的人只有一个能力要求,那就是“能打胜仗”。但是当将军真的那么简单吗?
答案当然不是,曾有人将古代的将军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纸上谈兵的将军,只知道兵法却没有实战能力,即“能言之未必能行之者”;第二类则是不读兵书但却能在实战中获胜的将领,即“能行之未必能言之者”;而第三类则是既知道兵法又有实战能力的将军,即“既能言之又能行之者”。
毫无疑问,第三类将军才是将军的最高标准。而关于这一类将军的能力要求,其实在《孙子兵法》中便有答案。《孙子兵法》想必就不用我过多介绍了,在《计》篇中,孙子曾总结了一名优秀的将领该具备的五个条件,即“智、信、仁、勇、严”。
首先,何谓智。在这里,智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作为将领,你要足够的聪明,你要拥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兵法中曾提到过“因敌而制胜”,面对不同的敌人,需要将领可以随时想到合适的应对方法。
而第二方面的含义则在于拥有足够多的知识。作为一名将军,可不仅仅是只会冲锋陷阵就行了,还要有“决胜千里”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很大一部分要源于将军的知识层面。
首先,兵法将军肯定是要懂得,包括行军扎营、阵法战法等等,这些都可以从兵书上去获得,此外,在兵书上要求将军需要具备“知天知地”的能力。
知天即能观察天上星象,来确定天气,知地即通晓地形,何谓“六型”、何谓“九地”等等。只有懂得了这些,才能更好的排兵布阵。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讲“信”。这里的信即“施无法之赏,悬和交之令”,要做到说话算话,赏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控制军队。
而关于“仁”,则是指作为将军不能一味的高高在上,要懂得给士兵留下良好的印象,要更好的爱护士兵,这般做,才能让士兵可以“死心塌地”的为你卖命。
说起“勇”,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勇不仅仅是说将军带兵打仗要勇往直前,这里的勇更多的含义是要求将军要果断决绝。
我们常说“慈不掌兵”、“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等等。这些话告诉我们作为将军一定要敢于决策,不应该缩手缩脚。“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最后便是关于“严”,这一点很好理解,要以严格的态度训兵、带兵。如果说“智、信、仁、勇、严”是外在的能力要求,那么,作为一名优秀的将军,还要具备“静、幽、正、治”的内在能力。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也就说,将军遇到事,要先冷静,再细细考虑;管理军队要以公正的态度来治军。
总的来说,在古代,一名优秀的将军一定要具备“智、信、仁、勇、严”的外在能力,以及“静、幽、正、治”的内在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当我具备这些条件时,我总么才能成为将军呢?
其实,古代成为将军的方式也无外乎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老老实实应征入伍,然后建立军功,慢慢往上升,一旦成为了将军,就会受到朝廷的重任;第二类则是通过武举的形式;而第三类便是世袭以及荫袭了。
总结一下,历朝历代的将军,其实最受欢迎的便是“儒将”,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国。但这一类将军真的不多。
多尔衮去世才两个月,顺治帝就残忍的对他实行“毁墓掘尸”。这件事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照理说,多尔衮都已经死了,...详情>>
百日维新里如果他站在了光绪帝这一边,说不定百日维新就不是“百日”了,他是袁世凯。...详情>>
李琚,本名李涺,唐玄宗第八子,母为刘才人。开元十三年(725年),封为光王,兼任广州都督、开府仪同三司。学尚才识,...详情>>
李重福(680年-710年9月10日),唐中宗李显庶长子,生母不详,唐朝宗室、官员。初封唐昌郡王,后改封平恩郡王,进封谯王...详情>>
杨真一(692—749年),唐玄宗嫔妃,兵部郎中、昌宁伯杨澂的长女。出生于692年,先天初(约710-712)以名家选为太子良娣,...详情>>
在古代北方地区,荔枝可是“稀罕之物”,被当作进献的“贡品”,只有皇亲贵族才有机会品尝到新鲜荔枝。集三千宠爱于一...详情>>
恭靖充妃黄金娣,安徽人,明仁宗末期的妃嫔,也是秀怀王正妃黄氏和嘉善公主驸马王增的祖姑。父黄彦斌,封为指挥佥事;...详情>>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她被美国航空界誉为“东方女飞将”,她是秋瑾的女儿王灿芝。...详情>>
孝端文皇后,本名哲哲,她是皇太极的发妻,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与皇太极成婚,年十六...详情>>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但大多都是集中在文学诗词、笔墨丹青这一方面,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位使得唐朝的开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