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得了荆州为何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强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荆州刘表实力有多强?
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中最大的一个州,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荆州向北就是中原地区,向东是江淮地区,向西是巴蜀地区,向南则是交州,可谓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为“天下咽喉”。荆州共有七郡:南阳、江夏、南郡、武陵、桂阳、长沙、零陵,包括今湖北、湖南、河南南部、贵州东部、广东北部、广西东北部。其中南阳郡治宛城,即张绣屯兵之处,张绣有自己的地盘、兵马,相对独立,但是名义上依然从属于刘表,而且荆州未经战火,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用武之地。
三国志记载,刘表任命过部将吴巨为苍梧太守,部将赖恭为交州刺史,可见,刘表的势力所及,已经不仅仅是荆州了,还染指了交州,同时期江东孙氏,也只不过是据有江东六郡,只不过是扬州一部分而已。扬州淮南地区处于曹操集团控制之下,江东以南的扬州其他郡县尚未征服,虽然早在隆中对问世的八年之前,鲁肃就已经提出了夺取荆州的榻上策,但是江东孙氏多次进攻荆州,与江夏太守黄祖几次交手,连江夏一郡都没能夺取。刘表病逝以后,刘琮不战而降投降曹操,这还不包括新野刘备的部队和江夏刘琦的部队,这两只队伍加起来,应该有接近两万之数。赤壁之战,曹操带甲23万,其中包括13万北方军对和8万荆州兵,而孙刘联军不到5万,扣去刘备和刘琦的军队,孙权自己的部队不过3万,在这一危急存亡之战,孙权举江东之众,居然只能拔给周瑜3万兵马,反观刘表,据有二州,带甲十万,不论是地盘大小还是兵力都远超孙权。
官渡之战,袁绍也不过以十余万大军进攻曹操,曹操兵力不到3万,更小的可怜。刘备取益州之时,只带了2万兵马,夷陵之战,刘备率举国精锐东征,也不过4万人,可见,带甲10万的荆州刘表,实力不但不弱,而且很强。官渡之战之前,刘表可以说实力仅次于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曹操平定河北以后,刘表实力也仅仅次于曹操而已,江东孙权、西蜀刘璋,凉州马腾,汉中张鲁、辽东公孙氏,又有谁拥有十万大军呢?
诸葛亮为什么说“而其主不能守”?
前文已经分析了,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侯,刘表的实力仅次于曹操,江东孙权反而实力弱小。从实力对比看,显然夺取江东比夺取荆州靠谱,为什么诸葛亮却认为江东国险民附不可图谋,荆州却是“而其主不能守”呢?
归根结底就是刘表的性格问题,刘表能够单枪匹马控制荆、交二州,并且爱民如子,让荆州地区免于战火,不失为一代人杰。但是刘表为人守成有余,进取不足,可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鼠辈”。江东孙氏多次入侵荆州,可是刘表居然一直被动防守,只要黄祖能够守住江夏就行了,从来没有想过反击孙氏。曹操在北方征战之时,刘表完全可以乘机进取中原,可是他却却按兵不动,坐失良机。明明知道刘琦和刘琮的矛盾,却无力调解,当刘琮把带甲十万的荆州拱手相让,世人终于知道为啥诸葛亮说“而其主不能守”了,如果刘表稍微有点进取之心,凭借荆州的实力,绝对可以争夺天下的!
为何刘备集团得到荆州也不见实力多强?
刘表时期的荆州,可是完整的荆州七郡外加交州,可是刘备时期呢?赤壁之战不过夺取荆南四郡,占地盘最多的时侯也不过是从孙权手上借到半个南郡(江陵)的时侯,荆州七郡中,南阳郡和南郡的另一半(襄阳)还在曹操手上呢。作为代价,还让孙权夺取了交州,湘水之盟以后,刘备集团只有两个半郡在自己手上了,刘备的荆州,和刘表的荆州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作为汉武帝的兄弟,刘荣和刘德谁的结局更惨?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刘荣和刘德相比的话...详情>>
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提及大唐,便绕...详情>>
殉葬是古代极其野蛮的丧葬制度。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一个草...详情>>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南宋中后期军事家,曾参与蔡州之战,联合蒙古灭亡金国。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详情>>
还不知道:蓝玉和朱棣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大将蓝玉如果还活着,朱棣敢造...详情>>
张柬之(625年—706年),字孟将,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唐朝名相、诗人。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详情>>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统治后期一次极为严重的宫廷政治事件,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刘彻,对于他...详情>>
秦淮八艳是指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的八位名妓,又称“金陵八艳”。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详情>>
还不知道:明明刘邦名气更大,为何刘备只说自己是刘胜后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提起...详情>>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