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些由墙体和其它辅助军事设施构成的军事防线称为城墙,起着保护城池的作用,有人不了解城墙有着怎样的建筑构造,现在简单讲解下。
城垣墙体之构筑,多数皆为夯土。我国原始社会早期城市之墙垣,其夯筑技术较为粗糙。
具体表现在夯层较厚(一般厚10厘米左右,最厚可达30厘米)且不均匀,夯打亦不够密实,有时还采用了简单的堆砌形式,因此墙身的坚固性较差。
其夯筑过程为先筑高约1.2米之矮墙,后在此墙的内、外侧分别积土斜夯,待筑至上述墙顶后,再在其上筑第二层矮墙。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所需高度为止。
当时此类城墙的外壁较陡,一般与地面约成50度之夹角。内壁面则成15度—25度之缓坡,推测是为了增加墙体后推力的缘故。因此城墙基部宽度常在10—30米左右,墙高约为8—10米。实例可见湖北荆门市马家埦古城及湖南沣县城头山古城。
修筑在台地上的古城,常利用台地周边陡峻的壁体作为城墙的一部分,仅需自城内地面筑起高2~3米的夯土台作为城墙的顶部,有时并在此土台上建造房屋。这种利用原有自然地形及城内外地面高差的筑城方式,能节省大量时间及人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这类城市内外高差常达5米或更多,所以城门入口处之道路均呈斜坡,例如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古城所见即是。
筑城使用之夯土已相当纯净,大多为黄砂土或黄、灰色胶泥。仅章丘城子崖古城土中掺有料礓石及沣县城头山古城夯土中夹有鹅卵石为少数特例。
筑城技术在周代已有长足进步,此时夯层厚度已减至8~10厘米并很均匀,又普遍采用版筑形式,墙体内侧的坡度也由平缓而与外坡的陡峻(角度约1.4)相差无几。墙垣的坚实程度大大提高,使它除了能抵抗强大冲击力(如抛石、冲车……),还能耐受较长时期的水浸(如决河灌城……),而不致塌落崩溃。
此类事例,于《左传》《史记》中均多有所载。如《史记·赵世家》:“赵襄子……令三国攻晋阳岁余,引汾水灌其城,城不浸者三版。”按“版”为筑城夯土之夹板,长八尺,高度不详(估计在1.5尺左右)。史书如此述及,表明它除了作为建筑工具外,同时还成为衡量尺度的一个重要单位。
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夏都统万城,在修建时于夯土中添加一定数量的沙与石灰。它们所形成的三合土,较普通夯土更为坚实,可达到刀锥不入的程度。这是筑城材料的重大改进,也是使用这种新型建材的最早实例。
但是它并未广泛运用到后代的城垣建造中去。此外,记载中还提到当时已实行“蒸土筑城”,这可能是在筑城以前,先将所用夯土予以日光曝晒,藉以除去内中所含碱质。
或在施工中用热水和泥,使土质匀润,夯打时可将泥土中的细小空洞与缝隙减至最小,以加强墙垣的密实与坚固性。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漳水》中称,十六国时后赵石虎都于邺城,“其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此为文史中述及城垣包砖之较早记载,是否局部或遍及内外,所述不详。
至于南方城市,则有位于江苏镇江市附近之“铁瓮城”。此为一墙垣内外包砖之小城,相传建于三国东吴孙权。但经鉴定,所砌表砖甚为杂混,仅少数为东晋刻有“罗城”字迹者,其为原有或自他处移来,目前尚难断定。
降至唐代,已确有将陶砖使用于城垣者。但仅作为贴面材料施于城门附近及高台建筑台基表面,例见唐长安大明宫遗址。另前述江苏扬州唐罗城南垣城门及瓮城遗址中.
包砌其东垣下部之灰色陶砖残留十六层,并采取逐层向上内收的“露龈造”式样叠砌。
一如北宋李诫所撰《营造法式·砖作制度》中所示。
上面是城墙有的建筑构造介绍。
关羽的名字,相信知道的人绝不在少数,而通过很多民间的演绎,关羽更是被神化了,成为与文圣孔子并肩的武圣,而且不管...详情>>
孙权比曹操小27岁,按照曹操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把孙权这种小儿放在眼里,但是曹操曾对孙权做出过很高的评价,起码和刘备...详情>>
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有着唐朝第一美人之称。但这样一位长相美丽的女子,对权利却有着极度痴迷的掌控欲...详情>>
说到诸葛神侯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还真的是厉害的不要不要的,被誉为是四大名捕之一,在宋朝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但...详情>>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若论冲锋陷阵之英勇,张飞首当其冲,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自从...详情>>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人来说,物质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做需要花费精神...详情>>
说到皇权这个人想必很多网友应该不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其实虽然在演义和电视剧上面的戏份不多,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书籍上...详情>>
说起扬州八怪,可能很多朋友仅仅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是很了解。这所谓的扬州八怪其实是指在我国清朝时期一批活动在我国...详情>>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详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局势的奠定基础,这一战之后,三国基本确立了下来。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津津乐道,在赤壁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