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蚕丛氏的故乡》载:早在5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活动在这里。那时,青神的先民便开始用竹编簸箕养蚕、编竹器用于生活。
据《青神县志》记载:唐代文宗太和年间,荣县人张武率百余家于青神编竹篓拦鸿化堰、凿山开渠、引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竹席晒东西,编簸箕养蚕,编篼筐盛物,编扇扇凉等,已广为流传,竹制品市场开始形成。
宋代,苏东坡在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蚊纳凉。民间盛传:苏东坡与青神才女王弗在中岩相恋后,王弗见东坡在中岩山上读书,被山上的蚊子咬一身疱块,十分心疼,于是,回家请篾匠教她编了一把较精美的宫扇,送给东坡,作为“定情物”。
消息传开后,篾工巧匠们就开始学编宫扇,被称为“东坡宫扇”,青神扇子从此就出了名。民间竹编用品也增多,形成了竹制品生活、生产用具市场
到了明代,青神人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制成的,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
清代光绪年间,青神的竹编艺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当时编的“官扇”相当精美,被列为朝廷贡品,现有一把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随着养蚕业的迅速发展,青神成了当时“西南第二大丝市”。养蚕用的竹簟、簸箕、背篼、筛子等形成了庞大的竹制品市场。
民国时期,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又有了新的发展,能够在扇面上编花、编字了。特别是抗战时期,县内进步人士还组织了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成斗笠,边沿写上“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新中国成立以后,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得到新的发展。除保留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外,新编织了一批工艺水平较高的工艺产品,如20世纪60年代大批生产的圆边细竹扇,扇面上编有花纹、图案,编有“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天下名山”等字样。
20世纪60年代,青神平面竹编的老前辈胡志海先生独创了“坐标编织法”。编出的图案真实,艺术效果好,是竹编史上的一大进步。从此,名人字画就开始走上了竹编挂屏。但此法编织的内容仅限于简单文字或一些如龙、凤、马等程式化图案。为了满足艺术爱好者对竹编艺术较高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青神“竹编状元”股超,独创了“描图编织法”。这种方法,比坐标法又前进了一大步,是当下较高超的竹编技法。采用此法编织,适用范围广,编织速度快,灵活性大,各种书画作品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薄如蝉翼的竹丝来表现。
特别是编制人物、花鸟虫鱼、自然风景,可以达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效果,且能精细到每厘米22丝。
关羽的名字,相信知道的人绝不在少数,而通过很多民间的演绎,关羽更是被神化了,成为与文圣孔子并肩的武圣,而且不管...详情>>
孙权比曹操小27岁,按照曹操的性格根本就不会把孙权这种小儿放在眼里,但是曹操曾对孙权做出过很高的评价,起码和刘备...详情>>
李裹儿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的女儿,有着唐朝第一美人之称。但这样一位长相美丽的女子,对权利却有着极度痴迷的掌控欲...详情>>
说到诸葛神侯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吧,还真的是厉害的不要不要的,被誉为是四大名捕之一,在宋朝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但...详情>>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在那个名将辈出的年代,若论冲锋陷阵之英勇,张飞首当其冲,作为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自从...详情>>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对于想要更进一步的人来说,物质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只有填饱了肚子才有力气去做需要花费精神...详情>>
说到皇权这个人想必很多网友应该不知道这个人,这个人其实虽然在演义和电视剧上面的戏份不多,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书籍上...详情>>
说起扬州八怪,可能很多朋友仅仅只是听说过,但并不是很了解。这所谓的扬州八怪其实是指在我国清朝时期一批活动在我国...详情>>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详情>>
赤壁之战是三国局势的奠定基础,这一战之后,三国基本确立了下来。很多人都对《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津津乐道,在赤壁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