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镜,可知兴衰!

平津战役最后关头,傅作义英明的一个决定使百姓免受战争之祸

来源:镜子历史网标签:傅作义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结果 2021-02-21责编:花样历史人气:
字号:小号|大号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平津战役胜利进一步加快解放战争,在这场战役中有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傅作义
平津战役最后关头,傅作义英明的一个决定使百姓免受战争之祸.jpg
    双方实力分析
    单从兵力数量上来讲,国共双方在平津战役中的差距还是比较大,共产党方面一共出动了100万人的兵力,而国民党方面则出动了50多万的兵力,最终我军以牺牲近4万人生命的代价,使国民党部队全数尽没,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是从实际战斗力上来看,国民党军队实力要远远大过共产党的军队,华北傳作义集团共有4个兵团12个军42个师及地方部队,总兵力50余万人,几乎清一色的美式装备,坦克,飞机,大炮,以汽车为主的机械化部队数量庞大,很多还是抗日战争中过来的功勋部队,可以说在军事装备上国民党是占尽优势。而且他们弹药供给充沛,更具有飞机这个强有力的空中支持;再看我军一方的兵力,参战部队以林彪将军指挥的东北野战军为主,这支军队刚刚在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扬,军队相对其他地方纵队有较好的武器,具体编制有东北野战军兵力80余万人,华北野战军兵力13万人及许多地方部队,虽然部队数量众多但还是以"小米加步枪"为主,缺少空中支援,机械化程度很低,运输还以人力,骡马为主,可以说与国民党相距甚远。
    局势分析
    1948年11月份,历时50多天日的辽沈战役终于赢来了胜利,虽然解放军以1:6的代价消灭国民党军队47万人,但我军也是损失惨重,部队急需整修。但为了整个战局考虑,辽沈战役结束不久,党中央便致电东北野战军主要负责人林彪,罗荣桓等人,命令他们带领部队紧急入关,在傅作义犹疑不决的时候,将他的军队分割在华北,进一步削弱国民党军的实力。还希望在准备军事斗争的同时,能够说服傅作义,争取和平解放北平,保护这座文化名城。11月23日,东北野战军开始秘密入关,到12月10日的时候,大军已经陆续到达河北的遵化、玉田、蓟县、丰润等地区集结,形式上对傅作义军队造成了大军压境之感。
平津战役最后关头,傅作义英明的一个决定使百姓免受战争之祸.jpg
    此时傅作义的部队虽然面临着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的夹击,但傅作义又不甘心拱手交出地盘,觉得自己还有一定的资本,妄图做困兽之斗,这种矛盾的心理,深深影响着傅作义的决策,在坚守还是撤退之间举棋不定。他将60万大军,部署在以北平为中心,东起北宁线的唐山,西至平绥额张家口,之间,一字排开,形成了巨大的长蛇阵,摆出一副与我军决战的架势。
    1948年11份,蒋介石让傅作义到南京商讨华北作战方针,他是想叫傅作义脱离与共产党部队的接触,在建制完整的情况下,率部南撤,以丢掉整个华北为代价,尽可能地保存国民党军队的精锐兵力,以长江天险为屏障,加强长江防线,等待时机。并以委任傅作义为'东南军政长官'为诱饵。但傅作义却不为之心动,他深知蒋介石为人,知道自己一旦丢失自己的地盘,就不会有任何容身之地,更担心军队南下后,自己的的嫡系部队被蒋介石吞并,基于各种考虑傅作义向蒋介石提出坚守平津的方案,以陈长捷为天津防务的最高指挥官你,他亲自坐镇部署北平的军事安排。
    虽然,傅作义在蒋介石面前,表示要与北平城共存亡,但他还是心有余悸,希望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暗地里和我军取得了联系。12月19日,傅作义首次与中共谈判,但他觉得自己有50多万的重兵,有资本和我方共分天下,更希望能够做一个"华北王",成为地方实力派。
    但这是共产党绝对不允许的,我们的战争目的就是要打倒全中国的军阀,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真正统一。彼此之间在这个点上无法达成共识,后来傅作义又提出建议成立联合政府,参加联合政府,军队由他和共产党方面联合指挥。而我方代表则明确表示:傅作义的军队必须要全部解除武装,所有军队交由共产党统一指挥;傅作义本人归于共产党政府部门,不同意建立联合政府;同时肃清军队中的顽固分子。如果条件达成,我方保证傅作义本人及其属下的生命和财产绝对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失。
    结果此次谈判,双方期望相差太大,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傅作义认为,天津和北平都属于城池坚固,守卫齐备的大城市,我军是否能够攻克还是个未知数,同时傅作义手中还有大量的精锐部队,他认为胜利的天平还不一定倾向谁。
    就在傅作义首鼠两端之时,我军抓住有利时机,采取攻打两头,孤立中心的策略,准备以实际战果给傅作义下一个定心丸。12月22日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在杨得志将军指挥下,在新保安全歼傅作义的嫡系35军。傅作义最倚仗的力量灰飞烟灭,心腹郭景云在羞愧下自杀身亡。这场战斗,使张家口守军惶惶不可终日。终于,杨成武将军联合东野第4纵队,在23至24两天内,以歼敌5万余人的战果,占领了张家口。
    此时,天津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但天津的守卫以警备司令陈长捷倚杖着手下两个军10个师的13万人人马,妄图负隅顽抗。我军对他发出了和平呼声,希望他能够认清形势,使天津队百姓免受战火之灾。但陈长捷拒绝谈判,要在天津和我军决一死战,结果准备充分的东北野战军,在天津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只花费两天时间,便攻下了这个号称固若金汤的城市,全歼天津的国民党守卫部队,并生擒了陈长捷,在此期间,心怀犹豫的傅作义没有给陈长捷任何的支援,才使我军险中取胜。紧接着,我军兵不解带,趁着天津战役的影响,迅速攻下了塘沽。
平津战役最后关头,傅作义英明的一个决定使百姓免受战争之祸.jpg
    傅作义起义
    天津、张家口、新安镇等地解放后,北平成了一个孤城,此时的傅作义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瓮中捉鳖,但是鉴于北平是著名的文化名城,是明清两朝的古都,历史价值很高,为了使其免遭战争的破坏,我方还是希望傅作义能够弃暗投明,和平接受改编。
    傅作义这个时候,陷入痛苦的深思中,他也看到目前的形势,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讨价的资本,他想靠北平的25万大军死战,又怕自己担上历史的罪名,他心里很清楚国民党已是大势已去,全国的解放只是时间的问题。
    就在傅作义举棋不定的时候,我方又向傅作义抛出了橄榄枝,还是希望他能够放下武器,领导部队阵前起义,还对他的以往行为既往不咎,这使傅作义喜出望外。同时,天津的地下党组织和一些爱国开明人士也对傅作义做了大量的开导工作,看到大势已去,人心思变,傅作义接受了我军提出的条件,并派他的心腹将领邓宝珊到平津前线司令部商讨细节,北平终于迎来了和平解放的曙光。
    在这期间远在南京的蒋介石也没有停止行动,当得知傅作义秘密和共产党谈判的时候,他命令在北平的特务机关,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傅作义的行动。他命令国民党特务机关保密局暗杀协助和平谈判的北平前市长何思源。同时,又命令国民党特务趁着蒋纬国去拜见傅作义的时候,将其绑架到南京。可惜,这一切行动未能成功,反正加快了傅作义尽快实现起义的决心。
    在多次交涉商讨之后,傅作义接受了我军提出的相关条件,北平城内的部队接受改编,北平获得解放。1月21日双方终于《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签了字。
    次日上午,傅作义召集自己的部属传达了和平起义的思想,要求北平城内守军放下武器,等待改编;22日,傅作义更是指示部下召开记者招待会,宣读和平解放的协议书及文告,公开表示自己与南京国民党政权脱离关系。
    1月22日,北平城开始换防,傅作义的下属部队陆续开到城外等候整编。1月28日,傅作义等人也搬出了他们的办公地-中南海,从此北平城的所有军事和政治权利全部回归到了人民的手中,北平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欢呼这座城市和平的迎来了新生。而傅作义将军也因为他的英明决断,成为这座城市的人民功臣。
由于傅作义深明大义,没有赋予抵抗,才使平津战役胜利的轻松些,也避免了无数百姓因为战争遭殃